2025年01月11日

讲座| 走进提摩太·凯勒:董家骅——凯勒对福音的诠释及福音如何回应当代文化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6月14日 12:01 |
播放

2023年5月19日,美国著名的基督教演讲家、作家、神学家、护教学家,纽约救赎主教会创始人提姆·凯勒牧师安息主怀,享年72岁。

提摩太·凯勒牧师是美国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的创会牧师,他创办了城市宣教网,指导并且栽培年轻的都市植堂者和牧者,至今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也协助建立超过 300 间的教会。提摩太·凯勒也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甚至被誉为 21 世纪的C.S路易斯。他是非常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思辨来阐述基督信仰来回应怀疑论者,还有知识分子的疑惑。同时他对城市和知识分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这个时代世界范围内最著名和有影响力的牧者之一、护教学家之一,他在纽约曼哈顿创办教会的经历和经验表现出福音对当代文化、尤其是在世界上看来最聪明的人群当中仍然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力。与此同时,他撰写了大量涵盖多种话题的书籍,包含神学、慷慨、工作、正义、婚姻等,很多成为畅销书籍。其中很多书籍的思路和阐述让读者看到古老的福音如何进入到现代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影响力。

他不少的书籍翻译成为中文,并且他所创办的救赎主教会的发展模式等都对华人教会产生许多影响力。因此,他的离世引起华人教会许多牧者信徒的悼念,感谢从他的生命中得到的很多帮助。

北京时间2023年6月10日晚上8:30,一场由公共神学协会筹委会主办的“走进提摩太·凯勒”线上交流会举行,多位华人学者、神学研究者、牧者包括世界华福中心总干事董家骅、新加坡神学院副教授戴永福、使者协会门训中心主任陆尊恩、BCC双语社区教会牧师江慕理等从不同的角度分享提摩太·凯勒的生命带给我们的启发。

在第一场讲座中,是世界华福中心总干事董家骅以“提摩太·凯勒对福音的诠释以及福音回应当代文化的应用”为主题进行分享。

对福音的阐释 可以是一种有温度的故事

董家骅观察到,当教会或基督徒群体在谈论基督信仰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不接地气的现象。比如,过去教会所坚持的牧养理念、布道和呼召的方式、捍卫信仰与应用信仰等方面,与现今所面对的对话人群有着越来越大的距离。

基督教如何在社会中活出影响力?如何与不同的群体可以自由有效的对话?教会如何透过文化来阐述上帝的救恩和祂的国度?基督的福音如何在保留其传统的前提下,又能够拥有创新的诠释?他认为,在提摩太·凯勒牧师的事奉生涯中,在他对当下时代诸多问题的的回应中,或许可以找到一种典范。

传统神学与凯勒牧师在对福音阐释方式上的区别

董家骅对比说,从传统神学的表达路径去阐述何为救恩,通常会用创造、堕落、救赎、新创造这四个主题来概括。但凯勒牧师把这四个主题融合成一个叙事的脉络——
创造:创造我们的那位从何而来?
堕落:事情怎么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救赎:到底有什么是我们的盼望,未来能否拨乱反正?
新创造:我们如何能够回到正路上?

因此,董家骅总结说,凯勒牧师对福音的诠释其实是既传统但又创新的,福音不单单是一个主题,一种论述,它还是一个叙事,但是他并没有把福音作为叙事和其中的原则主题切割开来,而是他把它们糅合起来,凯勒让神学的主题不仅仅是一种论述,它更可以是一个有温度的故事。

在两种处境中诠释福音的重要性

董家骅列举说,牧者需要意识到要在两种处境中诠释福音的果效:
第一,牧者需要观察和了解信众的处境,不能生搬硬套,对福音的诠释要接地气。当基督徒觉得真理是一回事,生活当下又是另一回事的时候。其原因在于牧者没有深入地理解信众的真实的处境。牧者若只是搬一套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对福音的论述,不论碰到谁和怎样的环境,以为就讲那一套论述就可以了。也许可以达到某些目的,但对于听众来说,整体而言感觉福音和生活是分离的。牧者容易总是在一个单一的处境当中来传讲福音真理。

第二,相信福音可以回应每一种文化的处境。凯勒牧师能够在他所身处的处境当中来诠释福音,他善于观察、思考和解释当下不同人的不同的处境。他列举到凯勒牧师的观点:“在每一个处境当中,福音足以回应每一种文化,每一个人的特殊的盼望、恐惧和偶像,而且能够在不同的文化处境当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福音只有一个,却可以在不同的处境当中有不同的展现,福音一方面既是超越的,但又是临在的。

福音更新和应用的重要性

讲员随后谈到从凯勒牧师的服事中可以看到福音更新和应用的重要性。

首先,提摩太·凯勒牧师强调教会需要重视福音更新的必要性,更需要不断指出和辨认出这个时代的偶像。其实我们最终极的盼望不是我们的努力,唯有耶稣才是人类的赦罪、公义与拯救。很多时候基督教的牧者很强调意志力的教导。行为改变的动力不是透过更努力,不是透过更强大的意志力,而是在于被上帝的恩慈所感动和驱动,从而清除我们内心的偶像。

其次,在应用基督真理和福音回应文化应用的方面,董家骅引用了提摩太·凯勒曾举过的例子说到:“ 如果今天有一座山,你试着要用炸药一点一点的把这山炸平,你在山脚上一点一点的炸,你其实要炸很久,这个山才会炸平。但是最有效率的方式是,你找到一个地方,挖了一个洞,挖到这个山的最中心的地方,把炸药放在那里引爆,爆炸带来的影响会远比你在山脚放炸药一点一点的炸来得更快更大。”

因此,凯勒牧师认为教会当如何应用福音回应文化呢?首先是要先进入文化,其次是理解文化,再找到文化里面的核心追求是什么?最后才是引爆,也就是揭露我们所在的文化当中的核心渴望,然后指出唯有基督和跟随基督,才能够真的达到文化核心追求的事物。

凯勒牧师以一种既顺着的文化去沟通,但又不是一味贴近和认同文化的方式在与文化进行互动和交流,他找到每一个文化当中所渴望追求的点。比如今天的文化追求强调自由,在《瞬息全宇宙》的电影里,妈妈和女儿走两个完全不同的路,妈妈要做好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角色,最后她崩溃了;女儿是想要做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但是她的女儿越是努力做自己,她越是感受生命的失落。

“凯勒牧师不是先预设很多的立场,而是透过聆听、透过理解,透过同理去认识到我们眼前的这个人,然后认识到他的内心深处的核心议题跟核心挣扎与渴望,然后试着在引导当中一起去发现原来我们曾努力想要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无效的。从而他指出唯有基督,为何是基督,如何透过基督回应我们内心深处的这个需求。凯勒牧师认为,唯有基督和跟随基督,才能够真正回应我们核心的渴望和恐惧。”董家骅补充说。

福音对文化的回应 应该站在怎样的立场?

随后,董家骅从凯勒牧师的服事中谈福音对文化的回应这个方面应该站在怎样的立场上。他认为,凯勒牧师的神学观和对文化的回应同样在今天这个意识形态撕裂的时代是一种公共见证的典范。在一位教会历史学者的书 Destroyers of Gods 中,他描述了初代教会的五个特色,讲到第一个特色是多元文化和种族。第二个特色是怜悯帮助贫穷者。第三个特色是,不报复,强调饶恕。第四个特色是,反对堕胎和弃婴。第五个特色是,反文化的性伦理。

如果看初代教会如何成为一个诠释福音的群体。光看前两个多元文化、种族、怜悯、帮助贫穷人,你会觉得初代教会站在左派的立场,但如果你看后面两个反对堕胎和弃婴、反对反文化的性伦理,又会觉得初代教会站在右派的立场。但凯勒牧师认为,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中间的那一个:强调饶恕、不报复。

“凯勒牧师给我们的提醒是,不论是左派还是右派,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来回应公共领域,不应该把基督文化来为我们的意识形态背书,我们需要回到基督耶稣的福。当教会成为一个诠释福音群体的时候,它其实就超越了今天狭隘的政党的左派或右派的议题。不管在怎样的议题当中,教会应当站在彼此学习和好,饶恕、接纳而不报复的立场。”董家骅强调说。

他举例说,在凯勒的文章和作品中,他几乎从不恶意攻击或谩骂他的对手。哪怕他这么做,可以使他得到更多的掌声或支持,或更死忠的粉丝,或者他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博学,但是他始终不用这样的方式;他始终保持一种风度,而且在没有理解对方立场的时候,他不轻易的去批判和评价他人,包括那些公开批评他的人,而这是许多教会牧者可以学习的风度。

在第一场讲座的最后,董家骅总结到:“我们在伦理层面、信仰神学方面,可能大家无法认同凯勒牧师的所有观点,但是他的温柔和谦卑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而这样的谦卑才是改革宗神学的核心。改革宗神学强调的是上帝的主权,而一个真正认识上帝主权,高举上帝主权的神学信仰者,应该是最容易谦卑下来的,承认自己是会犯错的人。因为人没有握有终极的主权,只有上帝才有完全的绝对的主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